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内参

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研究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8-11-13 10:30:23  

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背景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新型的制造形态,其集先进的制造模式、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于一身,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水平。不论是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或是经过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其产品都能反映出先进制造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水平。

  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制造业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然而,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让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将目光重新转向制造业。2011年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欧盟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中国则在改革开放之后凭借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确立明显优势。然而,传统粗放的制造模式已逐渐丧失优势,以先进技术为生产手段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各国都在努力争夺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典型工业化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政策,并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政策进行比较,以期确定我国未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国外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力度,希望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巩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经济地位。表1为美国、欧盟、德国、日本针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政策。

通过对比国外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内容,笔者总结了以下3个共同的政策重点。

  1.重视技术研发

  各国的先进制造业政策都将技术研发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国“工业4.0”战略尤其重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其围绕工业宽带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监管框架等8项计划全面展开,充分结合信息物理系统与信息通讯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研究智能化生产过程、整合物流资源、借助网络提升资源供应方的效率,以实现企业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网络化制造体系的纵向集成、整个价值链端到端的集成为目标;在欧盟资助的“IMS2020计划”中,提出应重视关键技术领域和标准化领域,通过技术研发实现节能制造和可持续制造,并由此逐步规划了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长达15年的智能制造蓝图;日本政府也提出了将制造业信息化程度提高至50%以上的计划,加快先进信息技术的渗透步伐,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计划”将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加强并永久化研究和试验税收减免来激励研发工作,通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能源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等机构为先进制造业研发提供资助,进而减少企业的生产升本、加快产品开发。

  2.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未来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日本政府推出的“重振制造业”的措施中提到,要大量培养制造业人才,政府出资将具有特殊技术的人才作为专家,培训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制造工人,实现对生产诀窍和传统制造技艺的传承;欧盟“IMS2020计划”亦强调了对创新培训领域的发展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并由此提出了及时更新制造业劳动力、强化先进制造业工人培训、为未来工人提供职业教育、支持新型制造业学徒计划等具体措施,由此满足中小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3.重视合作融合

  合作融合是制造业行业不断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日本政府成立“不同行业交流合作会议”,旨在推动不同制造业行业的相互渗透融合,进而创造新的市场和领域,如能源与信息、汽车与电子等;美国的“先进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计划”提出应建立健全伙伴关系,围绕该目标提出应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合作伙伴,通过支持跨部门伙伴关系增强“产业公地”,并通过创建区域集群来协调战略规划、资产采购和集群内的风险分担。

  此外,各国针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政策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还将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应通过改变投资行为来实现该目标,如协调先进制造业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加大政府的早期采购、加强对共享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等。而日本则提出应重视对国内技术开发机制、人才培训体制和独特经营方式的留存,将其与海外生产体制相结合,进而保障日本制造业的生命力。

三、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逐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推动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国际产业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粗放的生产模式已难以支撑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提出了3个10年的“3步走”战略,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为基本原则,并制定了“3步走”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第1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2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3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我们将通过3个10年的努力,逐步让我国的制造业达到世界强国的水平,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等9个重点任务,并提出要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如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设备、电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10个重点方向。

  与国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相比,我国的发展规划也同样重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合作融合,提出创新驱动并对技术研发的投资比重作了明确规定,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方针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以“开放合作”为基本原则并推行两化融合的措施。此外,我国还对制造业质量效益的提升做出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质量竞争力指数、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等详细指标。我国未来的先进制造业还将重视可持续发展,通过控制制造行业的能耗、碳排放量、用水量、废物利用率等实现绿色制造。

四、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都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伴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趋势,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开始丧失,而粗放方式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逐步凸显,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亟待从要素驱动型转为创新驱动型。而向创新驱动转变,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企业家、中小企业创新群体以及产学研等多方面合作的力量。

  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其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中强调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细节性的技术创新计划和激励措施,由此可见,智能化和高端化是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诸如云制造、物联网、航空航天等产业均需要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实现快速发展。

2.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过去我国制造业一直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以消耗能源、污染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造成了对我国环境和资源的较大破坏。绿色制造则是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到最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型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我国对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不断推动传统技术的改造和工业设计理念的转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也十分重视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制造业向绿色制造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展绿色制造,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的落后行业,优化资源配置;其次应建立高效清洁的煤炭供应体系,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此外,还应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制造业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最后,要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各种环境手段约束企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3.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全球经济价值链开始发生变化,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类高端产业成为制造业的新领域。德国“工业4.0”计划提出应通过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将人、机器、能源和信息有机结合,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美国也在高端机器人、纳米技术、3D打印等领域驱动了高端制造业发展计划,以期保持自身的制造强国地位。

  我国若想真正成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推动制造业技术向高端层面发展。在生产手段方面,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智能装备和云服务平台,进而降低时间成本;在发展模式方面,重视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