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法规库 > 部门规范性文件

纺织部、商业部、外贸部关于棉纱线采用公制号数和按吨计量的通知

发布人:春秋智谷 

【数据提供:北大法宝

纺织部、商业部、外贸部关于棉纱线

采用公制号数和按吨计量的通知

((78)商日联字第131号 1978年11月15日)


根据国务院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发布的《统一计量制度命令》以及一九七七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关于采用米制,一律不准使用英制的规定,贯彻国家计委、经委、统计局关于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棉纱线计量由英制“件”改为公制“吨”的通知和国家标准总局新发布的棉纱布国家标准(试行),棉纺织行业中将采用米制,停止使用英制。
在改制过程中,有关棉纱线英制支数改公制号数以及棉纱线计量由件改吨,纺织、商业、外贸三部曾以(78)纺生字第66号、(78)商日联字第84号、(78)贸检三联字第190号联合通知要求“在下半年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于明年一月一日起开始实行”。现将有关的实施办法统一规定如附件。希各地纺织、商业、外贸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共同努力,把改制工作搞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件: 棉纱线采用公制号数和按吨计量的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发布的《统一计量制度命令》以及一九七七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关于采用米制,一律不准使用英制的规定,贯彻国家计委、经委、统计局关于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棉纱线计量由英制“件”改为公制“吨”的通知和国家标准总局新发布的棉纱布国家标准(试行),棉纺织行业将采用米制,停止使用英制。这是棉纺织行业的一项重大改革,牵涉面广,影响深远。为了使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对棉纱线英制支数改公制号数以及棉纱线计量由英制“件”改为公制“吨”的实施办法作如下统一规定。
一、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棉纱线计量一律由“件”改“吨”,并相应把英制成包改为公制成包,公定回潮率改8.5%。
(1)筒子纱线,原实行非固定重量成包的,计量单位由磅改为公斤;实行固定重量成包的,每包由100磅改为50公斤,二十包为一吨,如包装袋皮来不及改制,可暂按40公斤成包,二十五包为一吨,但新袋皮要按照能装50公斤制做。
(2)绞纱线,小包重量由10磅改为5公斤;中包重量由200磅改为100公斤,每十个中包为一吨;大包重量由400磅改为200公斤,每五个大包为一吨。这一改革于一月一日起开始进行,在一季度内改完,在这期间同一批纱线不能有公、英制两种包型,英制包要作出明显标志,并折算成公制“吨”计量。当地工商之间和生产厂与使用厂之间要做好衔接。
(3)由于一九七九年棉纱产量国家计划是按件、吨下达的,而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按吨计量,在需要按吨换算件统计产量时,公定回潮率按8.5%,每件纱按181.44公斤重量计算,以便与计划口径取得一致。
二、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棉纱线的英制支数正式改为公制号数。棉纱线的公制号数都是由原来的英制支数折算而来,并取舍尾数,形成号数系列。在取舍尾数后,纱线有所加粗或减细,按变化幅度分别作如下规定:
(1)为了稳定产品质量,凡纱号尾数取舍后减细-1.2%以上的,暂时仍照英制支数折算的公制号数(保留一位小数)生产。同时,各地企业要积极按照系列号数设计、试制新品种、新规格逐步替代这些保留的非系列品种。保留的非系列品种有:83.3(7支)、53(11支)、44.8(13支)、38.9(15支)、30.7(19支)、26.5(22支)、25.4(23)支、23.3(25)支、22.4(26支)、15.3(38支)、13.3(44支)等。
(2)为了不致由于改制,纱号尾数进位,棉布加重,而造成棉布提价的错觉,凡纱号尾数取舍后要加粗的品种,也暂时仍照英制支数折算的公制号数(保留一位小数)生产。但如19.5(30支)、13(45支)、6.5(90支)、4.5(130支)等只加粗0.3%而且产量不大,有的已带小数,所以可直接改按系列号数生产。这些暂时保留的品种,可逐步采用系列号数设计,试制新品种、新规格加以代替。这些品种有:116.6(5支)、41.6(14支)、27.8(21支)、20.8(28支)、13.9(42支)、12.7(46支)、11.7(50支)、10.6(55支)、9.7(60支)、8.3(70支)、7.3(80支)、6.9(84支)、5.8(100支)、4.9(120支)等。
(3)除了上述暂时不按系列号数生产的品种,其他品种都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逐步向相应的系列号数过渡,在一季度内改完,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必须按系列号数调节控制。并待公制计价办法下达后,重新计算纱布价格。在过渡期间,生产企业要加强重量偏差的控制,防止质量波动。这些品种生产的棉布,按照棉布标准规定,如需要增加总经根数,加大幅宽的,也同时进行改变。
(4)化纤纯纺、混纺纱线,凡纱号尾数取舍后,加粗或减细幅度在±1.2%及以内的,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统一改按系列号数生产,纱、布价格暂时维持不变,待新的统一作价办法下达后,再重行计算新的价格。加粗或减细幅度在±1.2%以上的,暂时按照英制支数折算的号数(保留小数一位)生产,各地企业要按照系列号数设计试制新的品种,逐步代替这部分非系列品种。
(5)工业用、特种用途产品,根据用途要求,尽可能采用系列号数,如有困难暂时可按英制支数折算的号数(带小数一位)生产。
(6)新产品一律按照纱线系列号数设计,不再采用非系列号数。
三、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与按公制生产的同时、棉纺织产品关系到重量的都改以公斤、吨的计量单位表示;关系到英制支数的都要采取公英制对照标出,公制号数在前,英制支数在后并加括号,如:29号(20支)、19.5号(30支)、27.8号(21支)等;棉布经纬纱也改为公英制同时标出,如29/29(20×20)、19.5/19.5(30×30)、13.9×2/27.8(42/2×21)等。
棉纺织产品原有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等,原采用英制表示的,能改就改,不能改的可加盖公制号数、公斤、吨的印记,到用完为止,新制包装、商标、说明书、要统一按照上述规定的表示方法制做。棉纺织产品的产品目录,应编制公英制对照表,暂时对照使用。
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新出版和修订再版的有关书刊、教材等,其中计量单位、英制支数都要一律改用公制计量单位和公制号数。
四、外销产品,原则上也应执行国家规定的统一计量制度,但为了照顾外贸特点,对外销产品作如下规定:
(1)直接出口的纱线,暂保留原来的英制包装;但内部统计、结算,统一按照“吨”和公制号数计量、计价。
(2)直接出口的纱线,暂按英制支数成交、标志;但工业可按英制支数折算的公制号数(保留小数一位)生产。
(3)出口棉布,采取“内公外英”的办法。内部统一按公制生产、计量、计价,对外暂按原来的英制支数、寸密、幅宽、匹长标志成交。
(4)工贸双方要积极向外商宣传、介绍我国实行的公制计量制度,如外商接受公制,可改为按公制生产、成交。

附表: 棉纱英制支数改用公制系列号数对照表


-----------------------------------
英制支数|折合公制号数 | 改用公制系列号数 |公制系列号数比英
| |(暂时保留小数的号数)|制支数重量±%
-----------------------------------
3 |194.4 | 192 | -1.2
4 |145.8 | 144 | -1.2
5 |116.6 | 120(116.6)| +2.9
6 | 97.18 | 96 | -1.2
7 | 83.30 | 80(83.3) | -1.0
8 | 72.89 | 72 | 1.2
9 | 64.79 | 64 | -1.2
10 | 58.31 | 58 | -0.5
11 | 53.01 | 52(53) | -1.9
12 | 48.59 | 48 | -1.2
13 | 44.85 | 44(44.8) | -1.9
14 | 41.65 | 42(41.6) | +0.8
15 | 38.87 | 38(38.9) | -2.2
16 | 36.44 | 36 | -1.2
17 | 34.30 | 34 | -0.9
18 | 32.39 | 32 | -1.2
19 | 30.69 | 30(30.7) | -2.2
20 | 29.16 | 29 | -0.5
21 | 27.77 | 28(27.8) | +0.8
21.5| 27.12 | 27 | -0.4
22 | 26.50 | 26(26.5) | -1.9
23 | 25.35 | 25(25.4) | -1.4
24 | 24.30 | 24 | -1.2
25 | 23.32 | 23(23.3) | -1.4
26 | 22.43 | 22(22.4) | -1.9
28 | 20.83 | 21(20.8) | +0.8
29 | 20.11 | 20 | -0.5
30 | 19.44 | (19.5) | +0.3
32 | 18.22 | 18 | -1.2
34 | 17.15 | 17 | -0.9
36 | 16.20 | 16 | -1.2
38 | 15.34 | 15(15.3) | -2.2
40 | 14.58 | (14.5) | -0.5
42 | 13.88 | 14(13.9) | +0.9
44 | 13.25 | 13(13.3) | -1.9
45 | 12.96 | 13 | +0.3
46 | 12.68 | 13(12.7) | +2.5
48 | 12.15 | 12 | -1.2
50 | 11.66 | 12(11.7) | +2.9
55 | 10.60 | 11(10.6) | +3.8
60 | 9.718| 10(9.7) | +2.9
64 | 9.111| 9 | -1.2
70 | 8.330| 8.5(8.3) | +2.0
80 | 7.289| 7.5(7.3) | +2.9
84 | 6.942| 7 (6.9) | +0.8
90 | 6.479| 6.5 | +0.3
100 | 5.831| 6 (5.8) | +2.9
110 | 5.301| 5.5(5.3) | +3.8
120 | 4.859| 5 (4.9) | +2.9
130 | 4.485| 4.5 | +0.3
150 | 3.887| 4 (3.9) | +2.9
-----------------------------------

注:本表计算公式:
583.1
1.折合公制号数=-------
英制支数
(计算至小数三位,第三位四舍五入为二位)
改用公制系列号数-折合制号数
2.重量±%=----------------×100
折合公制号数
(计算至小数二位,第二位四舍五入为一位)

c26462--001228c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