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共政策库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8-02-10 16:32:59  

第六章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工业发展体系

  坚持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并举,调结构与促发展并重,抓好工业稳增长、降成本、增效益,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传统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中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转变。

  第一节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积极对接德国工业4.0,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高端装备和重大成套装备加快发展,构建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体系,建设国家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制造业战略基地和核心集聚区。高档数控机床。加快五轴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立卧转换加工中心等关键产品和高精度双摆角铣头、电主轴等核心部件的产业化。加快i5数控系统、DMTG数控系统的研发和市场化应用。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加强智能化数控机床和智能化制造生产线研制,加快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建设,推进机器人整机及智能控制系统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提升控制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配套能力。加快沈阳机器人产业园、沈抚新城机器人产业基地和大连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汽车及零部件。做强做大行业自主品牌,在巩固A级车市场基础上,力争在中级车领域有所突破。支持沈阳、大连、丹东、铁岭和朝阳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鼓励零部件企业和主机厂加强合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以船用柴油机、推进器、曲轴等传统优势配套产品为依托,加强节能、环保船型的核心配套产品研发制造,提高船舶配套水平。加快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船、三用工作船等海工产品发展。重点突破深远海油气勘探装备、钻井装备、海洋工程船舶等设计制造技术。加快推进大连、盘锦、葫芦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及渤船集团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

  航空航天装备。积极推进干支线飞机、大型发动机国内国际合作,大力发展通用飞机研发设计、总装制造和航空零部件制造,促进军用、民用飞机融合发展。推进沈阳波音公司完成中心、庞巴迪Q400飞机总装等重大项目,打造国内先进航空装备研制基地。

  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超载柴油机车、特种货车、地铁车辆、城轨车辆,加快发展机车信号设备、轨道电路接收设备、雷电防护设备等产品。

  重大成套装备。进一步提高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冶金装备成套化水平。鼓励发展新能源装备,完善核岛关键装备产业链,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装备研发与制造,提高大型煤化工装备成套能力。

  3D打印装备。加快3D打印设备研制及开发应用,提升关键核心部件自主配套能力,重点加快超大幅面激光打印装备、三维测量、快速成型制造、快速模具、快速铸造等核心技术的研发。

  第二节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主动减量、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优胜劣汰,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工深度,向高加工度、延伸产业链方向发展。

  石化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园区集聚绿色安全高效,改造提升辽阳芳烃等比较优势,将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盘锦辽东湾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调整炼化结构,推进炼化一体化,稳步提升烯烃、芳烃基础化工原料和三大合成材料供给能力,增强对二甲苯等有机化工原料、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己内酰胺等合成纤维单体、顺丁橡胶等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推进技术创新,提高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精细化率达到53%。

  冶金工业。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以及高端钢材产品,推进本钢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大型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高强高导新型钢带合金材料,高性能镁、钛加工材料以及钼、钒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建设辽阳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建材工业。推广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线建设。发展太阳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无铬耐火材料、玄武岩纤维,积极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

  第三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研发及服务、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IC装备、下一代互联网、数字视听、下一代通信网络与设备、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产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

  生物医学产业。重点发展彩色超声诊断、磁共振成像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开发图像采集处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等技术。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推进血管支架、新型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等产品的产业化。加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全降解农用薄膜、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开发与应用。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水体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特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技术装备与环保材料、药剂,推广激光修复再制造技术。

  新能源产业。鼓励开发并网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产品,重点支持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产品产业化,推进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电池及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支持油页岩开发综合利用技术。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特种合成橡胶、氟材料、膜材料,加快发展冶金新材料,推进高端模具钢、高性能轴承钢等关键基础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推进玄武岩深加工产业。

  新能源汽车。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

  专栏7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名录

  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产业链:重点开发面向汽车等行业的智能化卧式加工中心、面向航空航天领域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以及面向汽车、电子、光伏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国内最大的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研制基地。

  核电装备产业链:重点围绕三代核主泵的开发与制造,面向全产业链,开展整机集成、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研发,建成核装备制造基地。

  工业机器人与专业机器人产业链:支持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拉长机器人产业链,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基地。

  IC装备产业链:重点依托辽宁省IC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设备、部件制造能力,推进光伏、LED、平板显示等相关产业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重点研发物联网通信设备,完善超算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在智能制造、医疗保健、公共交通、金融服务、环保节能和媒体互动等领域的产品开发与应用,建设数字产业基地。

  激光科技产业链:重点支持激光通信、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和光机电一体化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打造激光产业集群。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重点支持研发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350英尺以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及核心配套设备和材料。

  风电装备产业链: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发储能系统、控制及信息系统、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及整车集成技术攻关。

  生物医药产业链:开展高端诊疗装备、重大创新药物、新型疫苗、现代中药等创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形成本溪、沈阳、大连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产业链:开发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利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金属尾矿与生活垃圾资源化、特色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推动工业节能、水污染防治、固废资源化、生物能源等领域的产品开发、示范与推广。

  第四节 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

  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推进企业重组,增强品牌创建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农产品加工业。盘活现有产能,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营养搭配合理的新型产品,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精细化、绿色化。

  纺织服装工业。重点发展尼龙56纤维等高性能新型纤维和粘胶、丙纶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积极发展高档复合非织造布材料、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等新型材料,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加工业。

  包装材料及其制品。重点开发高阻隔性、多功能性软塑材料,推进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积极发展环保型纸及纸制品,组建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

  烟草酒类和日用化工业。大力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烟草、酒类和日用化工,培育地产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五节 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发挥龙头企业和项目带动作用,增强配套能力,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为中小微企业紧密配套的高效分工协调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沈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等31个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沈阳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等15个产业集群。

  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创新、提质发展,依托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吸引科技成果和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统筹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的专业产业园区。加快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东软医疗产业园建设,推进锦州国测石墨科技产业园、葫芦岛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建设,推进央企与辽宁共建产业园区。鼓励“军转民”,支持“民参军”,促进军民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沈阳、大连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专栏8  重点工业产业集群

  (1)沈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2)沈阳高端装备产业集群;(3)沈阳软件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4)沈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5)法库陶瓷产业集群;(6)大连高端装备产业集群;(7)大连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8)大连软件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9)大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10)大连海工及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11)鞍山激光电子及自动化装备产业集群;(12)鞍山本溪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13)海城灯塔纺织服装及皮革皮草产业集群;(14)大石桥海城镁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15)抚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16)抚顺化工与精细化工产业集群;(17)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18)丹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19)锦州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集群;(20)锦州钛及特种金属产业集群;(21)营口汽车保修装备产业集群;(22)阜新液压产业集群;(23)辽阳芳烃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24)辽阳工业铝材深加工产业集群;(25)辽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6)铁岭专用车产业集群;(27)昌图换热设备产业集群;(28)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集群;(29)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30)盘锦石油天然气装备产业集群;(31)兴城泳装产业集群。

第七章 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服务业大发展

  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第一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带动作用,以工业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细化专业分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金融产业。支持沈阳、大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深化产业金融试点。改善大众创业融资环境,健全完善多样化、专业化、综合性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到2020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

  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推进城乡物流通道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发展冷链、供应链一体化、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加快发展产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建立完善适应物流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体系,提升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信息技术服务业。实施工业软件振兴工程,推进沈阳、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沈阳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群,将大连打造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科技服务业。搭建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加强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整合省内科技服务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产业体系。

  电子商务。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推进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支持沈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进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创新,不断拓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把辽宁打造成为东北电子商务中心。

  商务咨询服务业。推进商务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提高本土商务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商务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总部型企业落户。

  会展业。完善会展场馆设施,支持会展企业开展跨行业合作,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品牌展会,将沈阳、大连建成东北亚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

  第二节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旅游业。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旅游新兴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激发旅游经济发展活力。加强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扩大旅游投资规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品牌,积极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旅游消费升级。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发展避暑养生、冰雪温泉、购物旅游等特色产品,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全面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

  体育产业。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和场馆运营等服务,促进体育传媒、体育影视等体育衍生品新型业态发展。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

  养老家政服务业。加强养老院、敬老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老年教育、老年医疗保健和康复、文体娱乐等老年服务发展。创新家庭服务模式,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家庭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推动医养结合。积极推进沈阳、辽阳市等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商贸服务业。推进城市大型综合体差异化发展,引导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商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大众化餐饮、连锁等现代经营方式,支持老字号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内外贸结合发展。健全社区商业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

  房地产业。继续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养生养老、旅游等多元化地产,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县城房地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合理调控商品住房供应总量和节奏,及时调整完善购房政策措施,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专栏9 重点旅游项目

  引擎项目(10个):鸭绿江精品旅游带(丹东)、东戴河海滨旅游度假带(葫芦岛)、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盛京皇城项目(沈阳)、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盘锦)、长山群岛国际避暑旅游度假区(大连)、辽宁滨海国家自驾旅游示范线(省域)、辽宁海上邮轮旅游线(省域)、大医巫闾山景区(锦州)、沈抚国家级主题游乐度假区(沈阳、抚顺)。

  重点项目(60个):低空旅游网络建设项目(省域)、自驾车房车营地体系建设项目(省域)、全景东北旅游购物网络项目(省域)、辽宁明长城遗址旅游带(省域)、十条特色历史文化休闲街区、东北旅游产业园(沈阳)、浑河生态休闲度假带(沈阳)、沈北城郊休闲游憩带(沈阳)、铁西工业旅游示范区(沈阳)、法库辽代风情小镇文化旅游区(沈阳)、法库巴尔虎山旅游度假区(沈阳)、东港钻石港湾(大连)、香洲田园城(大连)、大连西城生态旅游度假区(大连)、旅顺口历史文化旅游区(大连)、中韩国际免税购物城(大连)、千山-玉佛苑风景区(鞍山)、鞍钢工业旅游区(鞍山)、汤岗子温泉城(鞍山)、岫岩玉石风情小镇(鞍山)、沈抚主题公园集群(抚顺)、红河谷漂流生态运动旅游区(抚顺)、新宾大清启运文化景区(抚顺)、五女山-桓龙湖景区(本溪)、本溪水洞旅游景区(本溪)、关门山—关门湖—汤沟旅游区(本溪)、中朝跨境旅游合作试验区(丹东)、宽甸全域旅游示范区(丹东)、凤凰山旅游景区(丹东)、大孤山—北黄海温泉—大鹿岛旅游区(丹东)、锦州海滨休闲度假带(锦州)、锦州辽沈战役主题文化旅游区(锦州)、九华山休闲度假区(锦州)、鲅鱼圈西部海滨旅游带(营口)、熊岳温泉度假小镇(营口)、双台温泉度假小镇(营口)、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营口)、赤山旅游景区(营口)、白沙湾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营口)、瑞应寺禅修温泉旅游度假区(阜新)、大清湖沙漠冷泉旅游区(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公园(阜新)、十家子玛瑙风情小镇(阜新)、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阜新)、弓长岭温泉旅游小镇(辽阳)、佟二堡皮草风情小镇(辽阳)、首山农业嘉年华(辽阳)、辽河口苇海湿地休闲度假区(盘锦)、盘锦冬季国际稻草艺术区(盘锦)、莲花湿地休闲度假区(铁岭)、蒸汽机车博物馆(铁岭)、莲花湖灯会(铁岭)、朝阳凤凰山景区(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喀左全域旅游示范区(朝阳)、大黑山旅游景区(朝阳)、宁远古城旅游区(葫芦岛)、九门口-永安长城旅游区(葫芦岛)、觉华岛旅游度假区(葫芦岛)、龙潭大峡谷景区(葫芦岛)。

  第三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保障机制

  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高效灵活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对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向内资开放。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引导民资、外资参与国有服务企业重组改造,提高服务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加快“三供一业”、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投资、建设和经营。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向服务业集聚。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稳妥扩大信贷消费,优化消费支付环境。支持职业和岗位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进程,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八章 完善网络体系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服务提升的要求,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率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安全、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构建现代交通综合网

  统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加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大型综合运输枢纽布局,强化城市间快速高效连接,优化运输服务管理,推进低碳绿色交通,初步形成运输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一体化、发展生态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基础设施网络。加快京沈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实现省辖市高速铁路全覆盖;实施区域内

  铁路通道扩能改造,推进连接中蒙俄的跨区域铁路通道建设。加强以京哈高速公路扩容为重点的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国省干线普通公路低标准路段、瓶颈路段和拥堵路段升级改造,畅通城市进出口道路,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加快改善村内道路。优化农村客运站布局。完善通用航空机场布点。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因市制宜抓好城市轨道交通、BRT项目,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强化沈阳、大连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营口、丹东、锦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重点完善以高铁车站、港口、机场为依托的客货综合运输枢纽设施和功能,强化公(道)路铁路、港口铁路、城轨机场间有效衔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和疏港铁路建设,优化煤油矿箱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推进港口由传统装卸型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

  运输服务管理。大力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推进公众出行、区域物流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智能交通管理,加强联网购票、联程联运以及智能交通APP等“互联网+”在运输服务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推进交通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城乡间、不同方式间、通道交通与末端交通间一体化服务水平。广泛应用高效节能环保设施设备,扩大甩挂、驮背等多式联运运输占比,促进交通运输与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加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和覆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智能感知网络,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

  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公路:京哈高速公路沈阳至四平段改扩建、辽中环高速公路铁岭至本溪段、营口仙人岛疏港高速公路、丹东大东港疏港高速公路、营口鲅鱼圈港区疏港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通辽奈曼至营口高速公路福兴地(蒙辽界)至阜新段、沈康高速公路鸭绿江街至新城子段;国道黑大线清原县城区段改建、国道开奈线昌图县通江口特大桥、国道京哈线绥中六股河特大桥段改建等;推进赤绥高速公路凌源(蒙辽界)至绥中段、本集高速公路本溪至桓仁(辽吉界)段、本溪至宽甸高速公路建设前期研究工作。

  铁路: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通辽、赤峰至京沈客专连接线、盘锦至朝阳客专连接线;锦州至白音华铁路、海城至岫岩铁路扩能;沈丹线电气化改造,阜新至盘锦铁路等;推进沈阳至铁岭、沈阳至本溪、盘锦站至辽东湾城际铁路建设。

  港口:锦州港煤炭码头二期;大连港长兴岛恒力石化30万吨级原油泊位、大连港大窑湾四期、大连港大港国际邮轮中心、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号30万吨级原油泊位、丹东港大东港区301集装箱码头、盘锦港荣兴港区大型原油泊位、绥中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等。

  机场:沈阳桃仙机场第二跑道、大连新机场、大连长海机场;推进鞍山机场扩建、桓仁机场建设工作。

  城市轨道:沈阳、大连快速轨道交通;推进鞍山、抚顺快速轨道交通建设。

  第二节 完善能源设施网

  坚持节约优先、高效利用、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建设现代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促进能源绿色增效和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稳定清洁、经济的现代智慧能源发展体系。

  能源供应。加强电源建设,开工建设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加快红沿河核电厂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做好庄河南尖核电工程厂址保护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丹东大孤山核电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建设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有序推进背压式热电联产工程。加强石油和天然气供应能力建设,积极支持松辽、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滚动勘探和二次勘探工作,配合推进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推进中海油营口LNG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煤炭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资源枯竭矿井退出,淘汰煤炭落后产能。

  能源输配网络。继续加强电网建设,加强500千伏主干网架建设,优化220千伏电网结构,加强电网省间联络线建设,强化城市电网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配电网络建设,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开展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绿色变电站建设。开展智能电网、储能技术试点应用,发展智能用电小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进一步完善石油天然气管道布局,推进大连至丹东天然气管道工程及各市、县(区)输气管道等天然气管网建设。

  非化石能源。因地制宜推进水力发电工程建设,合理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推广,开展海洋能利用试点。积极支持沼气、生物质利用等农村能源建设。

  专栏11 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核电工程: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徐大堡核电一期工程、庄河南尖核电工程(前期工作),丹东大孤山核电(论证工作)。

  热(火)电工程:抚矿抚顺、国电朝阳、中电投本溪、大唐国际沈抚连接带、华润锦州、大唐国际葫芦岛、华润沈阳浑南、华能大连二热电、国电电力普兰店、华润鞍山北热电项目。

  调峰电站工程:抚顺清原、葫芦岛兴城、大连庄河、本溪桓仁(备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

  煤炭工程:煤矿安全改造、地质补充勘探、煤炭产业升级和瓦斯治理综合示范工程等。

  石油天然气工程:大连至丹东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海油营口LNG (前期工作)。

  电网工程:葫芦岛宽邦、营口渤海(扩建)、鞍山(扩建)、沈阳盛京(扩建)、盘锦鹤乡(扩建)、大连交流岛、鞍山析木、抚顺北、辽阳张台(扩建)、铁岭铁北、沈阳新民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电送出工程、大型火电送出工程以及京沈客专等电铁外部供电工程等。

  第三节 构筑水安全保障网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形成开发合理、配置优化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深入实施辽河干流整治工程,继续实施73项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建设,继续加快山洪灾害易发区山洪沟治理及逃避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重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继续实施节水灌溉增效工程,开展重点涝区治理工程。水源供应保障。加快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积极推进重点供水及二期工程、猴山水库、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继续建设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和清河水库供水取水头部及输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二步工程,加快东水济辽南线工程前期工作步伐,增强城市水资源配置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水生态环境。以重要水库水源地生态建设、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坡耕地治理及黑土地保护等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推进生态脆弱的河湖、湿地生态修复,继续实施大伙房水库水源区河道生态带建设工程。加强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工建设大伙房水库及其输水工程水源区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继续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用水管理和保护,继续实施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

  专栏12 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1)重点供水及二期工程;(2)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二步工程;(3)猴山水库工程;(4)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5)东水济辽南线工程;(6)辽河干流等江河治理工程;(7)葠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清河水库供水取水头部及输水改造工程;(9)佛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红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1)盘龙寺水库工程;(12)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13)大川头水库工程。

  第四节 加快高效安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推进“互联网+”行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拓展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注重信息安全。

  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城市光纤入户和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工程,提升网络接入服务水平。借助无线网络延伸宽带网络覆盖面,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和融合。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体系建设。

  “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生产供应链,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制造模式。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